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凝點—在旅者凝視下的美國公共藝術





圖文/顏詩純

法國和義大利是我的第一次自助旅行,除了歡笑以外,眼淚也是我的行李,但從此之後我開始仗著自己有暑假的優勢,每年總會任性的放逐自己到異地去遊走,這是個奢侈的夢想,但在一個人的捷克,我意識到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是多麼重要的事,而踏在自己的節奏上竟是如此的自在;六個人的新疆,我學會了完全的信任與互相照顧,也體驗了在物資缺乏的環境下最根本的生活需求與最單純的滿足;四個人的阿根廷,我感受到活在當下的暢快,也放寬心和大自然對話。每次每次,都在異地遊走的過程中收穫滿滿,其實無論走到天涯海角,不管看到什麼名山大川,旅途中的種種映照說穿了都不過是自我而已,但因為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慣例,而我們習慣了那樣的自己,所以不容易發現自己其實有很多面貌,很多的可能性。在陌生的異地,人會自然的回到最初的心靈,就像矇懂的孩子般,對所有的事情都好奇,感官變得格外敏感,學習力自然也跟著放大。而在這次四十天美國的公共藝術遊學計畫中,我帶著顏名宏老師送給我們的禮物:「延續」、「改變」、「尋找」、「證實」,認真出發。

遊學行程包括美國西岸的舊金山(San Francisco)和聖河西(San Jose),東岸的紐約(New York),另外並參加位在緬因州(Maine)的工藝藝術村—Haystack的暑期工作營︰

ð 舊金山 San Francisco
一棟一棟屋子盤山而建,放遠望就像積木般,一個巨大又小巧可愛的藝術。舊金山被喻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城市,即使正值夏天,但氣候卻是涼爽舒適的,這是大家所認知的舊金山,但除此之外,在這個平易親人的城市裡還藏著許多大愛心,此件公共藝術計畫的源由是因為芝加哥和紐約首先放置牛的藝術品在公共空間裡,就像今年台灣的犇牛節,看到牛便會連想到芝加哥,所以舊金山也希望能有個可以代表舊金山特色的公共藝術設置,因為舊金山是個充滿人文氣息與優美風景的城市,加上有首歌《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城市—舊金山的喜愛與懷念,還有眾多遊客著迷於舊金山的魅力,所以舊金山選擇了心型代表自己的城市。負責單位每年都會招募新的藝術家進行創作,今年已經是第五屆了,大愛心被放置在城市各處,包括戶外的公共空間和建築內,所以即使大愛心體積很大,卻必須很努力的尋找才能發現,或許是得來不易,所以每當收集到一顆愛心,都會倍感窩心,他們好像敞開心歡迎著每個人,也提醒著自己要時時懷著愛看待這個世界,在煩鬧的大城市裡,能帶著美好的心前進,就能找到自在的呼吸方式,連腳步也變得輕盈了。除了大愛心外,這個計畫還設計小愛心在網路上義賣,只要喜歡,自己就能擁有自己的愛心。

ð 聖河西 San Jose
沒有太多高樓的聳立,聖河西留給天空很大的開闊;沒有太多膨脹的宣傳,聖河西用含蓄的方式迎接旅者。當地政府很貼心的為呈設在市中心的公共藝術繪製專屬的地圖,所以只要心願意,就可以手持著地圖清楚的找到每件作品的位置,另外也包括作品的名稱、藝術家的名字和材質,清楚的網路資訊為我在聖河西的遊走提供不少幫助。不過最讓人興奮的是藏在聖河西圖書館內的許多巧妙安排,這個圖書館歸屬聖河西市立大學,由於藏書量豐富,加上座落在市中心,所以也開放給所有市民使用,不管是大人、小孩,男生、女生,黑人、白人、黃種人,帶著咖啡和糧食,大夥兒都可以待在圖書館內像待在家中一樣自在,邊看書邊享受食物,在台灣恐怕要花不少錢到咖啡廳享受的悠閒,在這裡可以大方的盡情享受,從早到晚,光是如此就讓我在心裡大聲歡呼,也跑上好幾天。除此之外,有好多公共藝術就藏在裡頭,沒有仔細去找恐怕都會忽略他們的存在,例如:密室裡的書架(書架可以翻轉)、烙印的椅子(某些椅子上有澇印記號)、藏匿的故事(藏在夾層裡的書籍)、夢幻的童話(時而出現時而消失的白雪公主投影)、書的記憶(閱讀者翻書、放書的聲音記錄)、愛麗思的夢遊仙境(電梯裡的小門)、滴水穿石(廁所洗手台由七樓到二樓的逐漸滲大)…等等,就連借書的狀況也都利用電子螢幕放大顯現,看著往上不停增加的數量,就可以感受到它是如此的受到大家歡迎。喜歡藏在這裡的公共藝術,它們存在的很自然,巧妙地和環境融合在一起,對我而言,這是公共藝術的最高境界--不造成整體空間的多餘負擔,而且在尋找過程時,我也好像回到小時候尋寶的記憶,樂趣滿滿。

ð 紐約 New York
不論是否從事藝術創作,紐約的名氣絕對可以排上世界第一,那裡似乎引領著各種潮流,藝術當然也不例外,最新、最棒、最當代的作品有了紐約的加持好像也更容易被認可,還有人誇耀的說:「走在紐約的街上,每遇到十個人就有九個人是藝術家。」大大小小的美術館和畫廊,讓每一個步伐都彷彿踏在藝術上,即使是年代久遠、很破很舊的地鐵站也巧妙的裝置著公共藝術。地鐵,在紐約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不管是短暫停留的旅者,或者道地生長的紐約人,都深深地依賴著地鐵,而公共藝術的設計,讓等待不只是腦袋放空的呆滯,只要心靈願意,就可以感受到這些藝術作品散發的神奇,可能換來一場視覺的饗宴,或者一抹輕鬆的呼吸,或者一個會心的笑容,所以我這隻在悶熱地鐵站裡的地鼠也能在等車之餘找到許多趣味。近日台灣建設的大眾交通系統也都把公共藝術設置列為重要設計之一,生活本來就處處是藝術,藉由這樣的方式,更可讓藝術氣息自然而然的在環境裡散播。

ð Haystack
位在緬因州的 Haystack Mountain School of Crafts 是一個致力於發展工藝的藝術村,科技和機器技術的發達早已取代許多傳統手工的過程,但在純手工的堅持下,其實蘊藏著更耐人尋味的氣息,就藝術創作而言,內在的思緒透過雙手累積出來的意義更是珍貴且無法取代的,美國的藝術與文化雖然變化迅速,但他們也重視傳統手工的精神,所以不論是政府或者名間團體都支持且大力推廣類似的工作營,並給予物質和精神的助力。我在這次的課程中選擇了「絹版創作」的課程,即便印刷術普及與方便性已經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份,但絹版的應用相當多元,其可以結合各式媒材的創作、打破大小面積的限制,甚至表現在三度空間的作品上,讓藝術家的創作更自由與豐富。除了課程的安排讓我收穫滿載外,Haystack所散發的人文氣息更讓人念念不忘,Haystack臨海,風景清幽就像台南藝術大學一樣,藝術村內的執行人員體貼、關心著每個參予的學員,大家都像回到家一樣放心、自在,而來自各地的同學有各種職業、各種年齡,透過他們的眼睛也讓我試著從不同角度去閱讀藝術,就藝術創作而言,這樣的溝通與交流是很重要的,即使有語言上的隔閡,但真正重要的事是打從內心的感受,心靈的交流絕對可以打破障礙,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在Haystack讓我找回藝術創作的最原初,讓我可以完全「靜下來」和自我對話,讓我有前進的力量,讓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動,讓我享受在每個堅持的過程裡。

「離開,是為了回來。」這回的公共藝術遊學印證了這句話的真摯,「讓回來之後的生命更豐富精彩。」我又再一次滿載而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